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站点介绍
历史沿革
作者: 锡林郭勒站 更新时间: 2015-11-10

      中国温带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世纪60 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内蒙宁夏综合考察队对这一区域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科学考察,其成果总结到后来出版的《内蒙古植被》等 8 部考察专集中。


       1978 年 8 月 18 日 ~ 25 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了陆地生态系统科研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陆地生态系统( 1979 ~ 1985 年)科研规划”。会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筹备建立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


       1979 年 3 月 20 日 ~ 24 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召开了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工作会议。提出了建立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开展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提高途径的研究。在揭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本质联系一能流与物质流的动态规律的基础上,对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和调节控制作出理论的概括与预测。同时,把无机环境(土壤、太阳辐射、水分、大气等)、草、家畜、野生动物以及分解它们的微生物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与系统,揭露其生产潜力与形成过程的动态规律,探讨发挥生产潜力的途径和关键技术措施;为草原现代化经营管理,最优利用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的建立与研究,集中了当时我国从事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不同学科的优秀的老中青科学家的参与。如植物学家姜恕、李博、王义凤、刘钟龄、雍世鹏、土壤学家李绍良、蔡蔚棋、汪久文,动物学家陈永林、朱靖、钟文勤、周庆祥,畜牧专家沈长江,微生物学家廖仰南等。他们都积极参与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的研究工作,其中许多老科学家仍坚持在定位站进行研究,为我国生态学及相关的环境科学培养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青年科学工作者,为草原站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资料:

[1] 李博. 1964. 内蒙古植被研究史.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4.

[2] 陈佐忠. 2011. 锡林郭勒草原 我的理想的家园. 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450-443953.html).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nmg@cern.ac.cn TEL:010-62836299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